什么才是老白茶?
关于老白茶的定义,有些“五花八门”,有的人说要存上10年才能称之为老白茶,又有人说老白茶嘛,年龄够老的就可以了。那么,存放多久的茶才能称之为老白茶呢?
目前业内比较认可的说法是:存放年限达3年及以上的白茶,即称之为老白茶。
这个定义的依据多来源于政府官方宣传的白茶口感——一年茶,三年药,七年宝。在此,要回答开篇的一个问题:老白茶代表的是茶叶的存放年龄而不是一个品种。
老白茶包括:白毫银针、白牡丹、贡眉、寿眉,且包括散茶和饼茶,只要年龄符合标准即可。

关于老白茶的5个误区
误区1、老白茶都是寿眉
说到老白茶,大部分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寿眉那粗枝大叶的模样,大大的叶片,粗壮的茶梗,丰富的颜色,老白茶的脸谱就此出现。因寿眉产量大,市场占有率大,出镜率尤其高,换言之,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老白茶,多数是寿眉等级。在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下,很多茶友会误以为:老白茶=寿眉。
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。老白茶,它指的是一个时间概念,只要保存年份不低于三年,都可划分为老茶。也就说:白毫银针、白牡丹、寿眉,都有老茶状态!只不过因为产量问题,年份老的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凤毛麟角,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!若是您买老白茶,能遇到白牡丹和白毫银针,可不要错过!机会难得。或者,我们也可以自己从新茶开始保存,看白茶在自己的手中慢慢老去,也是一种享受。
误区2、老白茶,要越老越好
作为新手一枚,在喝茶路上,往往会听到一个言论:白茶,越老越好。若是之前没有喝茶经验,往往容易听之,信之。然而,老白茶越老越好,并不是一条金科玉律,并不适用于所有白茶。要实现白茶越老越好,请加上三大前提条件。
第一,这款白茶在新茶时期,本身品质好,才有陈化空间;第二,这款白茶的工艺,要制作到位,其中的含水量不能超过8.5%;第三,老白茶的保存要到位,在成为老茶过程中,不能出现受潮、发霉等情况。
在满足这三大要求后,白茶才能实现越老越好。若是不注重这些细节,即便这是十年的白茶,它也没有饮用价值,更没有收藏价值。
误区3、老白茶都是饼茶
白茶的常见形态,有两种,一是散茶,二是饼茶。老白茶,并非全是茶饼的状态!饼茶,只是老白茶的形态之一。除去饼茶外,还有散茶。散茶,是白茶的常规形态,自加工之后收集起来的茶,即为散茶,纯粹而自然。但散茶也有一定的缺陷——过于蓬松,体积太大,占空间。散茶的存在,对库存能力有一定的要求,若是仓库太小,所存白茶屈指可数。为解决白茶的库存问题,茶农会选择将一些寿眉、牡丹压制成饼,以缩小空间占有率,增加存茶容量。特别是一些寿眉级别的白茶,通常会以饼茶的形态出现,比较省空间。且我们现在在市面上见到的老茶寿眉,多数以饼茶出现,恰好老白茶中,又以寿眉居多。久而久之,就会有茶友误以为老白茶都是饼茶的状态!老白茶,可不止饼茶,它还有散茶!
误区4、老白茶都是很黑的
有的茶友,对老白茶有着深深的误区,认为白茶应该和老普洱、老岩茶一样,有着黑乎乎的外观,且颜色越黑年份越老,这是万万不该有的误区。
老白茶,颜色并不是黑的,它是自然的,颜色丰富。如白毫银针,是银白色+黄褐色、褐色、古铜色。白牡丹,则是深绿色、墨绿色、深黄色、黄褐色等。而寿眉的颜色,最为丰富,古铜、黄褐、墨绿、银白、栗色、咖色等具有。那些颜色发黑的老白茶,其实是因为制作工艺不到位导致。例如在加工过程中,采用渥堆重发酵的手法。因渥堆发酵时间较长,使鲜叶中的叶绿素、叶黄素、胡萝卜素等脂溶性色素被大量降解,而它们的降解产物呈灰黑、黑褐色。但渥堆,并不属于白茶的工艺。

白茶制作工艺简单,只有萎凋和干燥两大主要步骤。在传统工艺之下,白茶的色素物质自然氧化降解,并不会过多破坏色素。随着白茶陈化的进行,这些色素物质属于自然消耗的过程,最终所呈现的颜色比较均匀,颜色自然,不会有过于黑灰的颜色。所以,颜色过黑的老白茶,并不是自然现象。
发布者:小莉说白茶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iandicha.cn/4514/
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供学习交流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